企业管理中的儒学之道
在古代,儒家文化对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国家统治和发展社会经济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现代,它对中国企业管理同样存在很多积极影响。通过探索儒家文化蕴含的管理思想,能为现代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儒家文化里的“八条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不仅是个人修炼提高的写照,它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君子务本,本立道而生”,一个企业的创建往往是因为其创始人内心存在一个愿景,并且能够让其愿景被一群人所认同,使得他们愿意追随他成立一个能够实现愿景的组织。如苹果公司的企业愿景是“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华为公司则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优秀的企业将愿景作为企业经久不衰的推动力――推动着企业成长,激励企业不断向前。企业是依附于市场存在的。为了实现其愿景,就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即所谓的“格物致知”。“修身”意味着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个人素质。《论语-子路》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里的“身正”即是指管理者自身的品性要好。一个企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才能和品德,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像引发蝴蝶效应一样,在企业中产生巨大影响。“修身”能够帮助管理者正身,使其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八条目”的每一步都是有先后的,企业不可以急于求成而逾越中间步骤。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由内到外平衡发展。
中庸之道产生于2500年前,是儒家典型的思维方式。在前几年,中庸之道受到了很多批评,人们认为中庸之道是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和合理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含义在《礼记・中庸》中解释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它所强调的是执中而不走极端,追求一种和谐与平衡。遵循中庸之道并不意味着企业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中庸之道正是一种“穷则思变,变则通”思想的体现:当环境改变时,原本中庸的状态就可能变成一种极端状态,企业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企业需要随着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抓住消费生命周期,提供适合的服务和产品。
三、人本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认为人是天地万物之中心,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于人心,十分重视人的因素。它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对管理者的重视:强调正身、正己,认为管理者需要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好品德,不断探讨为将之道、为君之道;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处理上: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被提升到国家和管理者之上。它强调顺应“民意”。认为人和胜过天时地利。
儒家人本思想强调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强调了对企业员工的爱护、培育和任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企业管理中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度和方法,能使企业具备坚实的微观基础。顺应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趋势,推进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